![]() 于跃 简 介 : 男,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 ![]() 《烨》 纸本水墨 变色银箔 87×560cm 评 论: 于跃的这批作品虽然使用了与前人相同的题材和源自宋代的技法,似乎有意回归到上述的创作模式,但试图创作出不同于前人的自我语言,进而寻求自我的境界。读于跃的这批作品,不难看出他舍弃了诸多的传统绘画表现技法和内容,这种对舍弃之提炼难度超乎常人之想象。舍弃恰恰是抽象绘画之精髓。这也许是他在此前数年对抽象绘画探索后回归具象绘画的开端。他将画面的构成和绘画技法做到极简,而对细节的描写精致入微,从而使画面的语言做到单纯而不简单,这或许是对传统中国画形式语言和技法的重新解构,亦或是他探索具象绘画新语境的开始。 如果于跃的新作依然使用这种源自宋代的传统技法,但是在创作题材上寻求突破,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寻找更加具有当代性的本土视觉符号;如果能够将这种传统技法与当代题材融为一体,互为表里,表现又恰到好处,我相信其作品不仅能够给人以当代感受,而且不失为对中国画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向。 ——节选自:晋华《品味于跃的作品》 ![]() 《荷界之十七》 纸本水墨 132×66cm 2012 评 论: 于跃是我大学同学,他上大学时代气质至今未有大大改变,这一点不太容易做到。 谈于跃的绘画,有些让我吃力,因很难把他的绘画归入列别,绘画在他那里有了不太寻常的位置与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是唯他独有的,如按风格来划分,他有两种 “极端”的创作图式,但贯穿于图式之中的气息(气质)却一直未有改变,仅基于这一点来讲,于跃的内心世界是极为丰富且有自我消遣与满足之感的。 ——武艺《于跃的画》 ![]() 《荷界之二十三》 纸本水墨 132×66cm 2013 参展与获奖: 1996-2010年 《ENTANI组合展》第一至第十八届(半年展) 展地:东京“0”美术馆、东京目黑美术馆、东京世田谷美术馆、爱知县艺术中心美术馆。 2002年 《于跃作品展——天国之梦组画》(日本名古屋 GOTTO洞画廊) 2004年 《曾见陕甘十月秋》第二届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 铜奖 《云过长青春》首届全国青年教师国画优秀作品展 提名奖 2006年 《记忆-街景》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荷》韩中青年交流展(韩国大田) 《烨》中韩青年交流展(北京炎黄美术馆) 2007年 《记忆-街景》全国大学生优秀作品提名展 银奖 《墨.荷》亚洲的创造.第一届(国立新东京美术馆) 2009年 《天籁.之三》亚洲的创造.第二届(国立新东京美术馆) 2011年 《涤》回望中国.纪念辛亥百年综合材料绘画大展 《品末三味-姜鸿、于跃、刘荣作品展》北京力源艺林画廊 2013年 《涤 之三》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综合材料绘画展(济南美术馆) 2014年 《游离 于跃作品展》(日本名古屋 GOTTO洞画廊) ![]() 《荷界之二十四》 纸本水墨 132×66cm 2013 作品欣赏: ![]() 《荷界之二十七》 纸本水墨 132 × 66cm 2013 ![]() 《本无铅华之二》 纸本水墨 132 × 66cm 2012 ![]() 《本无铅华之三》 纸本水墨 132 × 66cm 2012 ![]() 《本无铅华之九》 纸本水墨 132 × 66cm 2013 ![]() 《本无铅华之十一》 纸本水墨 132 × 66cm 2013 ![]() 《荷界之十三》 纸本水墨 132 × 66cm 2012 ![]() 《荷界之十五》 纸本水墨 132 × 66cm 2012 |
2018年秋季拍卖市场,最备受瞩目之一的作品,当数苏东坡的《
美媒称,伦敦——我们对艺术市场的观感,常常是由西方最著名画家
拍卖会现场拍卖会上打包出售的鼻烟壶日本的古旧书店有很多中国古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摄影:David Heald。 纽约所罗门
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12月13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国家博物馆